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 2016年12月01日 | |
文 号 | 主 题 词 | 博物馆 文化创意产品 开发试点 | |
名 称 |
政策解读:《关于公布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
日前,国家文物局网站发布了《关于公布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通知》公布了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名单,提出要在国家级、部分省级和副省级博物馆中建立符合发展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紧随政策,让我们试探索出一条文创产品开发和博物馆建设的良性发展之路。
一、政策聚焦:“试点”亮点何在?
1、主体多了:文创产品开发模式更多元
文物的活化和传承是博物馆建设的核心要义,而文创产品是文物活化和传承的重要载体。因此,探索出一条多元化的文创产品开发之路无论是对于文物保护还是对博物馆建设都是至关重要。今年“故宫淘宝”系列一经问世就因其灵活精巧的做工、别具一格的设计和贴合实际的实用性吸引了包括史学界、文学界、设计界和商业界的极大关注。“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物件也是凝固的文化。“来自故宫的礼物”将中国历史文化保存、活化、传播、传承。
但与此同时,纵观我国文物保护机构的文创产品开发,种类较少、创新乏力、后劲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如何探索出更多元的文创产品开发模式?《通知》要求“鼓励具备条件的单位采取合作、授权、独立开发等方式开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重点探索通过知识产权作价入股等方式投资设立企业,从事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经营”。将产品开发视角从“一家”转向“几家”,从“独立”转向“合作”,从“事业”转向“企业”,既着眼于文创产品本身的多样性,又强调文创产品开发主体构成的多元性。这将有利于激发博物馆文创的活力,整合优势资源,实现创新功能和产业优势的最大化。
2、绩效高了:收入分配制度更科学
截至2015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已达4692家,其中有4013家向社会免费开放,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85.5%。据统计,2013年至2015年,**财政用于“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资金高达这三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总投入额的26.25%。但与此同时,我国博物馆公共服务效能普遍偏低,这与未建立有效的收入分配制度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博物馆的“藏品”与受众需求不能有效接轨;博物馆服务的民众数量、服务受众的观赏体验质量与“产出”也不成正比;博物馆的利用率普遍偏低,甚至出现了“免费开放依然门庭冷落”的惨淡局面,即使是旅游旺季,也很难吸引到足够数量的游客,平日愿意去观摩学**的人数更是少之又少。“看不懂,不好看,印象不深”“一流展品、二流展览、三流服务”等呼声不断有之。
这与博物馆薄弱的绩效管理体制不无关系。博物馆的“公益”和“事业”属性长期体现为“重投入,轻产出”和“服务效能低”,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亟待引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一种面向社会的绩效管理动态考评体系。为此《通知》提出“坚持事企分开的原则,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与公益服务分开,原则上以企业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要继续投入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对符合规定的人员予以绩效奖励等”,制定干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等问题的相关制度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
3、积极性涨了:激励机制更有效
文物保护行业和其他任何体现社会生产力的行业一样,都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都体现着由人与生产工具的相对关系。任何一家博物馆的良性运营都离不开来自管理者、创意者和志愿者三方面的付出和贡献。因此在人员激励方面,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而目前在针对我国博物馆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方面,大多数博物馆还是以原有的“事业单位行政化”特点为主,薪金相对固定。而创意设计人才则大部分来自企业,与博物馆是契约关系,按照产品质量和市场反馈情况取得相应的酬劳。在志愿者方面,由于本身的“公益”属性,大部分博物馆对志愿者有两方面的态度,一是认为志愿者的工作可有可无,把志愿者的工作视为博物馆人力资源不足的补充;二是仅为志愿者提供物质报酬维持队伍的稳定,忽略了很多志愿者精神和兴趣培育方面的需求,这种做法在一定意义上也不利于志愿者队伍的成长与博物馆工作的可持续进行。
因此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方面,要配套一种良性、互动、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机制。正如《通知》要求“参照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有关政策完善引导扶持激励机制”。将试点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业绩挂钩”,充分激发博物馆从业人员的活力,是博物馆创新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政策延伸:国外经验还有哪些可以借鉴?
1、文创产品开发花样多
对博物馆藏品进行文创开发的国外经验有很多。大英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主要思路是将“明星藏品”进行产业纵深开发。通过以在英国人人熟知的“小黄鸭”元素与博物馆展品结合,间接展示了大英博物馆丰富的文化藏品。还有围绕明星文化资源“罗赛塔石碑”,开发出的拼图、笔记本、钱包等系列文创产品同样是其突出代表。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以“版权认证”的方式制作和研发了大量与馆藏相关的影视、娱乐、演讲等文创产品,并为青少年设计专用教材。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将名画中的珠宝首饰设计开发并联合艺术商店将其投放市场,将珠宝首饰与艺术馆藏有机结合。
东京国立博物馆文创开发的主要思路是围绕 “馆藏元素”进行生活实用品开发,较有代表性的是其推出的“陶俑袜”,在脚背部分印上陶俑的脸,穿上后让双脚变身为两尊“陶俑”,这种独特的设计和鲜艳的色彩俘获了不少女性和儿童的芳心,“陶俑袜”推出后,周边产品“陶俑便当盒”、“陶俑环保袋”等都相继问世。无论开发模式有何异同,创意的核心功能不可磨灭。
2、绩效评估体系成先驱
英美两国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估早已有之。在英国,对于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最早出现于1968年,经历了由经济、效率到以质量和结果为中心的转变,而后评估办法和指标体系都相继建立,特别是2004年更名的“博物馆认证制度”使评价过程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此外,英国政府体系中,**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考评体系中也有专门针对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考评指标。
在美国则是“民众主导”的绩效考评模式。面向民众,主要利用国家资金或私人基金会进行经济资助,政府税收优惠政策间接资助。成立联合会或行业协会,将机构的绩效与拨款相关联,作为考核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效果的重要指标。多元化的绩效考评主体是英美等国绩效评估的主要经验。
3、工作人员激励方法重精神
对人的激励也是发达国家经验之一。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不向志愿者支付报酬或医疗保险,但为志愿者提供多种形式的福利。比如为志愿者提供工作的机会,满足其兴趣爱好;为志愿者开放专门的图书馆或举办讲座,增加其学**机会;在博物馆商店或餐厅消费可享受折扣等。这些激励手段都激发了志愿者的工作热情,提高其工作效率。
丹麦是一个国民幸福指数很高的国家,对于公共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各种各样的物质或精神福利,而是令他们引以为傲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对社会生活高度的责任感。北欧国家拥有世界最高的绩效报酬总量,公共服务质量却仍然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三、政策思考:博物馆建设路在何方?
1、积极探索文创产品开发的多种模式
一是开发主体的多元化。博物馆要积极牵手文创企业联合进行文创产品开发,通过“版权认证”“艺术授权”“研发外包”等形式实现由单一主体到多种经营的转变。二是开发种类的多样化。要有效提取馆藏文化元素,进行生活用品、艺术藏品、工业产品等多种用途,多种形式的文创衍生品开发。三是组织构成的创新化。通过引进科技领域的“知识产权作价入股”,将文创设计者原创成果转让给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实现创意人和博物馆共享专利权,然后经过评估作价,创意人通过共有专利权实现持有股权。盘活文化IP,激发组织活力,保护知识产权。
2、建立健全新型收入分配制度
一是建立“面向民众”的绩效评估体系。博物馆筛选馆藏、设计文创产品和进行活动推广都必须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要“以需定供”,将民众的反馈作为博物馆绩效考核的重点,进行收入分配。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公共文化服务保驾护航。建立健全从**到地方,从集中监管到行业自律的监督机制,对于不符合“人民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实现绩效挂钩,做好一次和二次分配。二是坚持事企分开原则。引进现代企业制度,改善博物馆管理。根据2016年出台的《博物馆条例》,推行博物馆理事会制度,鼓励社会参与博物馆的建设、管理和监督,并且使之形成制度化。鼓励博物馆将某些经营性领域和职能开放,在保证公益性原则的前提下,按照企业模式进行管理。
3、完善博物馆人员激励机制
一是对其管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定期组织培训班和行业实践丰富管理经验,鼓励博物馆管理人员到企业学**,引进先进管理模式,将其工资报酬与绩效挂钩并进行综合考量。二是引进高质量、高水平创意人员,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学**先进经验,将其报酬与产品市场反馈挂钩。三是重视建立博物馆志愿者精神层面的激励机制,坚持公益性与可持续性原则,将志愿者看做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重视其能力和作用。三者关系密切,不可偏废。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